1941年12月7日,日军偷袭珍珠港,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,至今,已过了悠悠68载。在那个征战不休、烽火连天的年代,有两名侨生大马,心却与祖先故土相连的热血男儿——莫源与简彩生毅然奔赴中国,在那烽火弥漫的抗日战场付出宝贵的年轻岁月。
战事结束后,他们随即返马,至今已届一甲子岁月,先后献身于政治、教育领域,奉献祖国。故土是他乡,他乡是故土,对于祖先的根,对于自己的根,他们都献出了爱。在淡淡细说从前时,两位高龄老英雄的爱国情挚,在言谈间仍坦露无遗。
在和平的日子里,那背负着苦难沧桑和战乱频仍的二战年代,距离我们似乎很遥远。可那血流成河的战乱,却是真真切切地轧伤了走过那些岁月的人心,他们比年轻人更能明白和平的可贵,与生存的恩典。高龄87岁的莫源(又名莫泽炜),就是其中一人,那弹雨硝烟的刻骨经历,深深植入他的生命记忆,今仍历历在目。
莫源老英雄长于那风雨飘摇的年代,在中日战争爆发后,他带着豪情壮志慷慨从军,远赴异域作战,在坚苦卓绝的岁月里奉献己力,直至中日战火熄灭,他退下战场,毅然返回马来西亚,献身教育工作,亘其一生孜孜不倦地用满腔热忱奉献祖国。他的生命历程,就是一部近代史。
离开杀戮战场已经64年,年事已高的莫源老英雄,脸庞镂满岁月风霜,但仍耳聪目明,精神矍铄,腰板更是挺直,谈起前尘往事,他淡淡地翻开自己生命历史卷轴中那一段日子说:“中国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,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才结束。也就是说,我从约莫15岁开始,就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。”
莫源出生在一个子嗣众多的家庭,他在私塾里度过数年的童年岁月,直至10岁,他才被送去报读位于牛干冬的英校,当时校方以他超龄为由拒收,他只得转到同一条街的私立商务小学念书,这冥冥中的机缘,让中华文化得以洗涤他的心灵,也奠下他对中华文化根源——中国的依恋。
在他小学毕业,升上孔圣庙中华中学后,抗日战争已经蔓延至华南沿海省份,当时的华人都认为祖国(中国)国难当前,作为炎黄子孙应该奋起抗战,于是他和同学都从事协助推动救亡后援工作。再加上看了由中国著名演员黎莉莉主演、表现中国爱国青年同汉奸特务斗争的电影《孤岛天堂》,更是让他想投笔从戎洒热血。
18岁,报考军校
1940年,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透过报章招考学生,热血奔腾的莫源决意前往报考,他回忆当年的盛况道:“当时北马区共有300多人前来应考,考官先让他到沓田仔街颜药房,由颜浩昌医生帮每个应考者检验体格,最后还得从沓田仔跑到旧关仔角绕一圈回来,测试体能过关后,才被允许参与在钟灵中学举行的集体笔试。当时被录取者仅60多人。”
那年,只有18岁的莫源,拎着父母给他买的皮箱和一些日用品,就和那60多人乘船到新加坡集合。问及他当时的心情,他淡笑说,没有离愁,只有悸动的心情。
当他抵达新加坡后,就在厦门街等候往目的地的船只,上船后一路颠簸,才抵达越南西贡(现胡志明市),在当地的广肇会馆安置下来。
过后再乘坐火车,历经几天几夜才到河内,之后再沿滇越铁路抵达中国云南省昆明,他说,当时的滇越铁路白天不能走,晚上才能走,因为日军会轰炸铁路。到了昆明,他们在华侨中学落脚,莫源笑说,当时候没吃过马肉的南洋小伙子,必须天天吃马肉,可是一伙人也不挑食,只一心想赶快到达学校,为战事奉献。
等候了一段日子,他们再乘车由滇黔公路至贵州省贵阳,最后抵达黔南独山县五里桥,初来乍到,大家才发现学校就是一片荒地,大家一面参加军事训练,一面动手兴建学校。莫老英雄说,当年每个同学都得走30里的山路,把造梁柱的木材给背回学校。校舍、营房及厨房,他们就这样赤手空拳地造出来了。
1942年,经过3年纪律严谨的军事训练,莫源如期毕业了,随即他又奉命被派往由情报机关将领戴笠领导的贵州息烽第5期特警训练班,接受1年的特别训练。结业后,他被委派为滇西远征军陆军第71军部的联络参谋,须前往拟围攻龙芒战役前线部队报到。
当时他是沿着滇缅公路经过下关、保山,登上惠通山,越过怒江吊桥,再攀过松山,才抵达目的地,随即参与反攻滇缅战事。历经数年的龙芒战役结束后,他又奉调往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,继调防南下贵阳、都匀一带,拨辖第3方面军汤恩伯(蒋中正的4大心腹之一)兵团,奉令反攻柳桂。
28岁,回到大马
尔后日军投降,莫源受命派往南京中央警员学校,考核后调往广东广州市保安团,任粤北紫金县保安第5团上尉干事,时至广州易手,形势急转直下,政务呈真空状态,他起卸甲返乡之意。1948年,莫源的哥哥把他接到香港,他在那里待了2年,28岁那年,他就决意回到大马另作奉献。
从战斗行列中退下来已是一甲子岁月,如今87高龄的他,还是闲不下来。与孩子同住的莫老,目前仍在槟岛的天公坛协助日常事务,打发闲暇时光,他笑说,在家里呆坐的话,日子会更难熬,倒不如在外头活动筋骨,日子过得更逍遥。
当年和他一起在异域抗敌,也幸存下来的同袍们是否还在?他说,同袍们多数已经离世,尚健在者也大都八九十岁,大家散居在中国、台湾、美国、泰国等地,偶有联络,同袍间的热血情谊仍在。他和当年一起从槟岛出发到独山的简彩生老英雄,更是每周一会,一起聊聊天喝喝茶,2人延续了70年的同袍情与友情线,不止没有被时间巨流冲散,还越发深厚,人生有此同伴,夫复何求。
环境恶劣 僧多粥少
军校生活的苦训,非娇生惯养者能耐。那时候不止学校要自己建造,连路都要自己造,当时环境恶劣,大家迫不得已用先人的墓碑铺路,一天众人在造路时,日军的飞机突然在顶上盘旋,连长马上发号施令要大家躺平,发光的物体遮掩起来,所幸他们的黄色制服与黄泥路乍看几乎成了一体之物,才让他们逃过一劫。
莫源老英雄就说,当年有个邻人与他同往黄埔军校报到,家庭生活富渥的邻人受不了那严苛且沉闷刻板的生活,未几就逃回大马。他追忆当时的状况道,那时候,大伙儿都是吃大锅饭,也就是红糙米,配上瓜类、豆芽,就凑合着吃,学校一天供2餐,并限定10分钟必须吃完。
由于僧多粥少,有时候同学之间还会为了米粮一事起纷争。他笑说,有次他和5个港澳同学同桌,他们见他“势单力薄”,竟把他的米饭吃掉,只留下蔬菜给他,年少气盛的他气不过,就以牙还牙,也把他们的蔬菜给拿过来吃掉。
当时每个人都是几乎3年不知肉味,莫老说,每年只有一次吃猪肉的机会,就是大过年,可是平常滴油不沾(也无油可沾)的同学,突然间吃下油腻的猪肉,每个人吃完了就“跑警报”,肚子绞痛不堪猛拉肚子,可是从居所到茅坑,还需要5分钟路程。往事如烟,他淡笑说,这过程让他至今仍旧难忘。
奉献国家 功绩卓著
莫老于1950年返回槟城与家人团聚后,就决计为出生地贡献。他说,1952年,马共活动影响霹雳的锡矿业,业者为长远计,献议联邦政府组织矿务保卫团,确保开采锡矿活动能继续进行。他应招募与其他军校同学一同负起武器训练与部队长官之责。
1955年,莫老在当地成婚,尔后辞去保卫团职务,于同年10月返回槟城。尔后莫老在政治教育工作贡献良多。他曾任槟州马青团。历任组织组与体育组主任,在职时亦经常协助华裔申请公民权,选民登记工作及各级议会选举活动。后马华全国性改组,莫老被选为丹绒区周拉士打支会支团首届义务秘书,并应马青总团举办第1至第4届干部政治训练班,负起纪律训练工作。
1961年,莫老任国家首相府国家暨乡村发展部成人教育槟州副督学,1970年改制之后,他被提升为槟州督学,他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国家语文、达致亲善团结、促进国家繁荣进步。直至1979年,他才退下工作线,但仍一直参与社团活动,如任马来西亚槟城精武体育会主席暨福利部董事、马来西亚精武总会公关等。
解甲归国60年,莫老奉献国家功绩卓著,从1955至2001年,他5次荣获勋章。1955年,他因军团服务表现不凡,获英联邦服务勋章G.S.M.。1967年,因政治服务表现出色,获颁国家元首建国勋章P.P.M.。1977年,莫老在政府服务方面表现卓越,又受颁国家元首建国之士勋衔A.M.N.。1980年,莫老社会服务的贡献获表彰,他获颁槟州州长社会服务勋章P.J.M.。2001年,莫老再获槟州元首社会服务品德优良勋章P.K.T.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